夜幕像一张深蓝的幕布,月光从边缘缓缓洒下,像不愿落地的银沙。湖面、山脊、屋瓦上都沾着冷静的光,仿佛时间在此处被剪进一条长长的影子。月亮成了一个谜语的出题者,皎洁的圆形边缘刻着无声的符号,等待行者用心去解。
人们把月亮当作历史的门闩,推开它便能遇见远处的海洋和风暴的回声。月面上的陨石坑像被岁月敲击出的字母,组成一部无声的文学。冷硬的光线不带温度,却把夜色的边缘抚平,照出地球的轮廓也照亮心里的疑问。
月球的诡异之处不止于它的寂静。它没有呼吸,却有节律般的拉扯,潮汐随它起伏。它看似静止,实则在变换它的姿态,像一个不肯露出完整面孔的朋友。背面的阴影远比可见的一面更厚,这些隐匿的空白是谜底的影子。

每当仰望,心中的谜语逐渐清晰又模糊:月亮为何愿意在夜空孤独?它的光线是一种历史的语言,讲述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、岩层移动与尘埃的穿越。那些细小的颗粒却像句点后面的停颚,提醒人们回答永远不完备。
有人说月球是地球的老师,留给行者的是沉默的练习。举起望远镜时,细沟像笔记,银辉像水墨。若将耳朵贴向它的表面,或许能听见遥远宇宙的古老回响。谜语在此沉默着,却也在指引人们继续提问,探究真相的边沿。
当夜深人静,笔者把手中的笔记放在窗台,凝视月光映出的书页。谜题像一把钥匙,既开启又关上。我们从中学到的不是答案的落地,而是提问的勇气。月球以冷冷的银光守望夜晚,也守望心中的探索。